小雪:涓涓芭蕉漏夜长,化雪先香浸砚凉。——曹雪芹《红楼梦》 小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,是指夜间温度比较低,出现零星小雪花的天气现象。此时天气寒冷,气候干燥,空气湿度较低。小雪节气是寒潮、大风、雨雪等天气的高发期,因此在这个节气里,人们要防寒保暖。
惊蛰:红鼓点绣鸾凤衣,檐前无限蛰虫啼。——黄景仁《春秋梦》 惊蛰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,是指春雷始鸣,蛰虫开始振动,表示春天已经到来。此时气温开始上升,春暖花开。而古人则认为,惊蛰后要注意防治春季感冒,因此谚语中有“三月三,谁不流鼻涕”之说。
大雪:大雪纷纷何所似,银装素裹闪光飞。——唐代 杜甫《秋兴八首·其一》 大雪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,是指落雪较大的天气现象。此时,天空阴暗,气温较低,能见度差,薄冰和结冰现象比较常见。为此,人们应尽量减少出行,注意保暖,以免冻伤、感冒等疾病。
谷雨:谷雨须知十日水,全胜饮食自然成。——唐代 李绅《谷雨》 谷雨是春季的第六个节气,是指雨水滋润大地,促进万物生长。此时,气温适宜,水分充足,是春耕和绿化最好的时期。而古人则称为“吃谷雨饭”,在谷雨前后十天内,饮食要清淡,不宜油腻,多吃清淡的蔬菜水果,这样可以让身体更健康。
小满:小满加热气,蚕吐丝来稠。——唐代 骆宾王《夜泊牛渚怀古》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,是指夏季开始热起来了,而此时正是蚕桑的季节。由于气候温暖,蚕的进食、代谢、血脂等都能正常发育,完成合适的阶段对产茧和产丝起关键性作用。小满节气中还有“虽赤不暑”的话,提示人们一定要注意避暑,以防中暑。
大暑:大暑厌八月,一伏还未了。——唐代 孟郊《登科后/后登科》 大暑是夏季的第八个节气,是指夏季最热的时候。此时,气温达到最高,天气炎热干燥,中暑等疾病也多发。大暑时节,除了要注意饮食起居、防中暑之外,还要注意防雷电和火灾,特别是要注意防范森林火灾。
中秋:皓月升空透冷光,地华如雪净如霜。——唐代 李白《与韩荆州白兔马诗》 中秋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,是指秋季月圆之时。此时,天空晴朗,月亮明亮,人们会举行赏月活动,欣赏月色、品尝月饼,以此感受团圆之意。而古代文学中,中秋是诗词创作的重要主题,如杜甫的《中秋》、苏轼的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等等。
立冬:立冬愁不夜,夜长更应愁。——唐代 李白《静夜思》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,是指进入冬季的正式开始。此时,天气开始变得寒冷,白天温度下降,夜晚气温更低,昼短夜长,是冷空气和大雪的高发期。适当加强锻炼,增强体质,加强通风,保持室内温暖是立冬期间的重要任务。
大寒:大寒入户,冰封三尺。——唐代 韩愈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是指气温最低的时期。此时,天气异常寒冷,极易导致感冒、自然灾害等问题。人们在大寒节气中要充分了解防寒保暖的知识,注意增强体质,避免疾病和灾害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p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